粉末衍射儀是一種基于X射線衍射原理的分析儀器,主要用于晶體物質的定性與定量分析、物相結構研究及材料表征。其核心原理遵循布拉格定律:當單色X射線以特定角度照射晶體時,若滿足晶面間距與波長的幾何關系,X射線會在晶面上發生衍射,形成特征性的衍射峰。通過記錄不同角度下的衍射強度,可繪制出衍射圖譜,進而解析晶體的晶格參數、晶胞對稱性、原子排列方式等關鍵信息。
1、X射線發生器
這是儀器的“心臟”,負責產生高能X射線。
核心組件:
X射線管(X-ray Tube):真空玻璃管,內部有陰極(Cathode)和陽極(Anode)。
陰極:通常是鎢絲,通電加熱后發射熱電子。
陽極(靶材):由高熔點金屬制成(常用Cu、Mo、Cr、Fe、Co等)。高速電子流轟擊靶材,產生X射線(特征X射線和連續譜)。
高壓電源:為X射線管提供高電壓(通常20-60 kV),加速電子。
燈絲電流:控制陰極加熱電流,調節電子發射量。
功能:產生高強度、穩定的X射線束。通過選擇不同的靶材,可以獲得不同波長的特征X射線(如Cu Kα=1.5418Å),以適應不同樣品的分析需求。
2、X射線光學系統(X-ray Optics)/光路系統
負責對X射線進行準直、聚焦和單色化,形成適合衍射實驗的入射光束。
關鍵組件:
索拉狹縫(Soller Slits):一組平行金屬片,限制X射線在垂直于衍射平面方向的發散角,提高角度分辨率。
發散狹縫(Divergence Slit):控制入射X射線束在水平面內的發散度。狹縫越大,光強越高,但分辨率越低。
防散射狹縫(Anti-scatter Slit):防止樣品外區域的散射光進入探測器。
單色器(Monochromator):(可選,但常見)
彎晶單色器:通常位于樣品和探測器之間(分析單色器),利用晶體(如石墨)的衍射作用,只允許特定波長(如Cu Kα?)的X射線通過,濾除Kβ線和連續譜,提高數據純度。
原級單色器:位于X射線管和樣品之間,直接產生單色X射線束。
準直器(Collimator):進一步限制光束的發散。
光學組件(現代儀器):如**Göbel Mirror(多層膜聚焦鏡)**或**聚焦鏡(Focusing Mirror)**,能將X射線聚焦到樣品上,顯著提高光強和分辨率。
3、測角儀(Goniometer)
這是儀器的“骨架”和“運動中樞”,負責精確控制樣品和探測器的相對位置。
核心結構:
樣品臺(Sample Stage):放置樣品(通常為平板狀粉末壓片或填充樣品槽)。可繞Θ軸(水平軸)旋轉。
探測器支架(Detector Arm):安裝探測器,可繞2Θ軸旋轉。
運動模式:
Θ-2Θ聯動掃描:這是z常用的模式。樣品臺以角速度ω旋轉,同時探測器以角速度2ω旋轉。這樣能始終保持入射角=衍射角=Θ,滿足布拉格方程(nλ=2d sinΘ)的測量條件。
Θ掃描/2Θ掃描:用于特定實驗,如織構分析。
精度要求:測角儀的機械精度高(通常優于0.0001°),確保衍射角測量的準確性。
4、探測器(Detector)
負責接收并測量衍射X射線的強度。
常見類型:
閃爍計數器(Scintillation Counter):傳統常用,利用X射線激發閃爍體發光,再由光電倍增管轉換為電信號。對高能X射線靈敏。
正比計數器(Proportional Counter):氣體探測器,成本較低。
半導體探測器(Semiconductor Detector):如硅PIN二極管或硅漂移探測器(SDD),能量分辨率高,響應速度快。
一維/二維位置靈敏探測器(1D/2D PSD):(現代主流)
一維探測器(如LynxEye,D/teX):可同時接收一定角度范圍內的衍射信號,大幅提高測量速度(比點探測器快數十倍)。
二維探測器(如VÅNTEC-500,Pilatus):能記錄完整的衍射環圖像,適用于快速物相分析、原位實驗、織構分析等。
功能:將微弱的X射線光子信號轉換為可測量的電信號,并進行計數。
5、樣品架/樣品臺
用于承載粉末樣品。
常見類型:零背景樣品槽(Zero-Background Holder,ZBH)(由單晶硅片制成,本身不產生衍射峰)、普通玻璃/鋁制樣品槽。
樣品需平整、表面與樣品臺共面,避免“樣品高度誤差”引入角度偏差。
6、控制與數據處理系統
硬件:計算機、控制電路。
軟件:
控制測角儀運動、X射線管參數、探測器工作。
采集衍射強度數據,生成“強度(Intensity)vs.2Θ角度”的衍射圖譜(XRD Pattern)。
提供數據處理功能:平滑、去背景、尋峰、晶面間距(d值)計算、物相檢索(與PDF卡片庫比對)、定量分析、晶粒尺寸/微觀應變計算等。
